客服

如何理解现代战争拼的是后勤?

最佳回答

外行看战略,内行看后勤!

美国的看法是:后勤与战略、战术具有平等的地位;后勤对军事战略具有推进作用;后勤原则适用于基本的作战原则,并能补充作战原则。由此可见,后勤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战争形态演变,地位作用更加突出。

后勤通过组织实施有力的“保障”形成战斗力。后勤通过对军事人员的生活保障、物资保障、医疗保障、运输投送以及通过对武器装备和各种作战物资的计划、筹措、储备、供应、维修,从而形成强大的作战能力。

在与敌人交战的战争时期,,军队将大量的军用物资会用于作战当中。

石油,作为现代运输工具的能量来源,石油为军队中服役的小到摩托,大到航母都是依靠石油来驱动。

食品;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战争说到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而能够为作战人员提供足够其能量需求的食物,则会为作战人员提供足够的体力和精力。

弹药,一则子弹,二则炮弹,作为火力输送的绝对主力,这两样物资在作战中是消耗量

医疗物资,酒精,绷带,镊子,麻醉药,打仗总要有伤亡,为了救治伤员。

在这里提一个线路,叫驼峰航线。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没有完整军事工业的中国军队只能依靠来自德国的军火供应来维持正常的战争消耗,但是由于和日本的结盟,德国主动地停止了这些物资供应。

随后,蒋校长又找了苏联,出于吸引鬼子的注意力的考虑,苏联给蒋校长提供了数百架飞机,但是这条补充来源也因为苏德战争的爆发,苏联自顾不暇而最终断绝。

最后把希望寄托在了美国身上,在蒋夫人的外交斡旋下,美国同意为蒋校长提供作战物资,这令蒋校长大为欣喜,但是很快他发现,美国货运不进来了。

原来,日本也发现了中国的这一弱点,于是先后占领了广州,广西,越南,最后占领缅甸切断了最后一条输血大动脉滇缅公路,没了血的蒋校长自然难以撑的住。

美国一看蒋校长撑不住了,日本要摆脱中国战场这个泥潭了,咋办?

用飞机运。

于是成百上千的美制航空运输机满载物资从印度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直奔昆明,成都等机场,玩了加强空中补血的技能,硬是让蒋校长从1942年撑到了日本无条件投降。

本问答由“大国重器解析”原创,抄袭必究,图片来源网络。原创不易,您的每一次点赞、评论、转发都是对于创作源源不断的支持!

这里推荐使用OurPlay加速器来游玩,OurPlay不仅提供免费的游戏加速,OurPlay还会自动配置谷歌GMS服务套件,无需借助谷歌安装器,解决所有安卓手机GMS套件缺失问题,玩遍需GMS服务支持的游戏和应用! 赶紧下载OurPlay体验吧!

点击下载:【下载OurPlay免费加速】

webbanner3.png

其他回答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80年代中越战争时期,我军曾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老山前线著名的英雄蔡金华,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1985年5月,蔡金华随所在连队进入了前沿阵地。蔡金华本来要求到最前沿的哨位去,但排长高福胜考虑到蔡金华机智勇敢,军事素质又好,于是将蔡金华临时留在排里当通讯员。6月2日,越军向我军阵地发动了进攻。在该排坚守的两个高地上,越军射来了密集的炮弹。然后,越军步兵偷偷向我军阵地爬来。

蔡金华所在排的阵地地形复杂,视野不良。当我军战士们发现越军接近时,越军步兵已经对我军前沿阵地形成了三面包围的态势,情况一时十分危急。蔡金华一面监视越军的动向,一面协助排长向连指挥所报告情况。排长一声令下,蔡金华首先开火,爬在最前面的一名越军当场毙命。全排的轻重武器一齐射击,将越军步兵死死压制在阵地前沿。蔡金华更是借着堑壕的掩护,及时传达着排长的命令。经过17分钟的激战,他们击退了越军第一次进攻。

几分钟后,越军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又以两个加强排的兵力向我军阵地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这时排长高福顺左大腿中弹负伤,通往另一处高地的电话线也被越军炮弹炸断。蔡金华迅速替高福顺包扎好伤口,搀扶着排长步履艰难地朝另一处高地运动。途中,蔡金华发现两名越军正偷偷向另一处高地接近。他当即用冲锋枪向那两名越军一阵猛射,虽未能击中,但也将那两名越军赶了回去。

又过了一个小时,越军向我军阵地发动了更猛烈的炮击。蔡金华意识到,越军又要发动新的进攻。但是经过两番激战,我军阵地上各个哨位所剩的弹药已经不多。由于越军的炮火封锁,我军的军工队一时又上不来。蔡金华主动站了出来,要求去排弹药所去搬运弹药。

排弹药所和前沿阵地之间的道路,沟壑纵横,炮火密集。蔡金华扛着沉重的弹药箱,时而卧倒,时而低姿前进,躲过了越军一发发炮弹,一连安全运回了三箱弹药。蔡金华第四次扛着弹药箱,冲到距离前沿阵地的堑壕只有十几米时,突然越军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了。

蔡金华头部重伤,当场昏迷过去,马上又被激烈的枪炮声震醒。接下来,蔡金华忍着剧痛,拼尽全身力气,竟然用肩膀抵住弹药箱,继续向前爬动。他一米一米往前爬,身后留下长长一道殷红的血迹。最终,蔡金华将第四箱弹药送上了前沿阵地。

凭借蔡金华送上来的弹药,战士们击退了越军最后一次进攻。然而,蔡金华却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战后,蔡金华被追授功勋。让我们记住英雄的名字,永远不要忘记。

参考资料:血与火的记录 寄自老山前线的报告 威震南疆 老山前线通讯报告文学集

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关注微信公众号:战争史,多位专家将在公号中将继续为您解读。独立专业,有种有料,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战争史政治军事历史精彩内幕解读。

范佛里特弹药量

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短短几天内,,信奉火力制胜论的美军向志愿军发射的各类炮弹超过上百万发,逼得志愿军只能在坑道内待着。因为当时的指挥美军作战的将领叫范佛里特,就有了范佛里特弹药量这么一个名词

这些美国败家玩意就看着一发发炮弹呼啸而至,欢呼雀跃,谁知道这可苦了后勤,对后勤保障工作形成了不小的压力。

要想短时间内满足这样百万级的弹药量,就需要后勤部门动用上万辆道奇卡车,上千辆车皮,数百条货轮从美国本土或是日本运输炮弹。

好了,汽车要跑,车头要拉,轮船要运是不是油料得供应充足,又得加数十艘油轮从马来西亚运油到朝鲜半岛。

最后所有这些机械都得要有人去操作,人得吃喝拉撒睡吧,得又加船,加车去搬斯帕姆罐头可口可乐巧克力口香糖。

没有供应充足的后勤补给,在现代战争中,有炮无弹,有车无油(趴窝),有人没饭(饿死)都得完蛋。

古今中外的战争打的都是后勤。知识点,我国古代打仗,打的也是后勤,不是奇谋秘技。

何老师回答问题,老规矩,先兜个圈儿。

最近两年搏击领域比较热闹,中国传统功夫,各路大师被纷纷的打出原形,在散打、自由搏击、泰拳面前已经不能说是不堪一击了,简直都成了笑话。中华武功,跌落神坛。在军事历史领域也经常有人问,面对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我们为什么不跟他们近身肉搏......其实是搏了的,只不过白刃战我们更吃亏。中华武功面对白刃冲锋,根本没有还手之力,太丢人,以至于历史学家根本不好意思记载。

我们中国不是武功强,而是文化盛。千万不要把自己忽悠瘸了。

大家有心可以看看水浒传、三国演义,里面对功夫的描写有:内功、轻功吗?没有。这都是明代的小说。所谓的神功,气功,内功,点穴......这都是民国以后才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兴盛,那得到了梁羽生、金庸的年代。再往后是武打片.......

是文学艺术的兴盛,捧出了武功神奇的传说。

中华五千年,正史中有大侠影响历史进程的记载吗?没有。

文学作品杜撰出了功夫的神话,也杜撰出很多军事神话,严重的影响了大家对战争的认识。

我们中国人特别喜爱看鬼谷子、诸葛亮、刘伯温、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这类的神话。觉得咱们是兵法、计策的祖宗,有各种使不完的花招。但你再看看历史,契丹、金、蒙古、女真、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日本人打进来的时候,你那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哪次管用了?这些所谓的蛮族、洋人谁用鬼谷子奇谋了?不照样打的你屁滚尿流吗?

都是文学作品。

就像马骏讲的孙子兵法一样,最后他说:孙子兵法好不好?好。妙不妙?妙。管不管用?不管用......易中天讲儒家的时候也说:儒家思想好不好?好。妙不妙?妙。管不管用?不管用。

这就是我们文化的尴尬,说的都是高深莫测,到时候就不管用。

武艺的高强,军事的计谋都是文学作品而已。真正的武功就是比谁胳膊足力气大,比谁扛打。全国武术家谁敢去跟泰森打一把?肯定扑街啊。真正的战争打的也是钱和粮食,简单的讲,就是国力,后勤。

关注我的朋友知道我是金庸迷,回答过不少这类的文章。不过武侠小说那是文学作品,当童话看的,陶冶一下情操可以,当真就不应该了。那些充斥在我们历史、小说、演义中的谋略,计策也是一个道理,童话、文学作品而已。

真打起来,就是比谁的粮食多,谁的银子多,打的就是后勤。

谈这件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楚汉相争。看那段历史,我们都把注意力放在了项羽、韩信、刘邦、张良、陈平这些人身上,看看仗是怎么打的,计策是咋实施的。但最后刘邦封功臣,排第一的是萧何。萧何是干啥的?就是搞后勤的。表面上是刘邦、韩信在前面跟项羽斗智斗勇,实际上最关键的是萧何在后面给他们在不断的加血呢。粮食、兵源、辎重都是萧何在关中输入到前线。没萧何的后勤,刘邦早完了。

长平之战,秦赵对峙了好几年,为啥赵括最后要冒险出击?国家没粮了,耗光家底了。秦赵两军都是高墙壁垒的对峙,谁进攻谁吃亏是很明显的。谁的粮先吃光,谁扛不住了,谁先出击,谁死!

官渡之战,曹操三万人对袁绍十万人,曹操把袁绍的粮草烧了,袁绍就败了。

我上面谈的并不是说我们古人不会打仗,而是说由于文学作品的诱导,导致现在大家对古人打仗产生了误会。

过去打仗,古人最先想的不是计谋,而是:粮食、银子,后勤。

就像我们读明清历史,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无名将算一条。但平心而论,明朝还是有名将的,即便是到了明末,能打的名将也不少。而清朝的名将似乎略显平庸,最起码跟我们历史上的名将比,名气要小,似乎也没有什么神奇的事迹。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清朝最强大的武器就是:银子和粮食。

跟我混,首先你能吃饱,然后还有军饷。半死不活的明军投降过去,立马战斗力爆棚,从北京打到缅甸、台湾。像明末的几个将军,孙传庭、卢象升、曹文诏......为啥都兵败身死?归根结底都是没钱没粮。多给他们1万骑兵,吃的饱饱的,装备齐全,工资到位能输吗?对不对?

清朝从立国到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消灭太平军......他那仗是咋打赢的?就是我们能吃饱,能发出去军饷,然后慢慢的推平你,后勤到位。道光是出了名的抠门皇帝,可是听说广州要跟英军打仗,也是800万两银子咔咔咔先派过去,首付,战争经费。崇祯要是有这800万两银子能亡国吗?他很多地方闹兵变,缺的就几十万两银子,但他拿不出来。800万两能缓3年,大明朝廷要是能拿出2000万两银子,也亡不了。

古人面对战争问题,第一件事就要考虑我们有多少粮食,有多少银子,然后才能考虑这些粮食和银子能维持一支什么规模的军队,国家能打多大规模的战争。就像我们总骂一些皇帝胆小怕事,实际上他一看自己账簿就怂了。

现在一有个边境对峙老百姓就喊:打,打,打,跟他拼了。现在一枚300mm口径火箭炮炮弹就100万人民币,一场战役下来,打1万发多少钱?普通榴弹炮炮弹5万一发,先来1万发,把那个山头给我覆盖一下。没10万亿人民币的富裕钱敢打一场边境冲突吗?现在你喊打,等你发现自己家存款少4万的时候,你该不干了,对不对。

战争与后勤肯定是个大话题,正常得写本书。我在这里就是想提示一下,不但现在战争打的是后勤,古代,也是一样,不要被文学作品迷惑了。

当年在新浪军事论坛出个笑话,那时候有秦粉,还没明粉呢。有个货吹嘘秦军有多强大,后来没控制住,说秦朝能组织800万的军队。被大家嘲讽了半年。他这就是典型的没考虑后勤问题。咱不说秦国,就说是秦朝,人口才2000多万。你组织800万的军队,一集合,国家就崩了,不用打仗。1个战士在前线打仗,就得有10个民夫来养活他。以当时的条件,民夫带10斗米上路,运到前线,就剩2斗。这是运输的民夫,种地的农民呢?还得有制造武器的工匠呢。怎么也得20个壮劳力才能养活一个士兵。要不然很多皇帝不愿意打仗呢,一算账全迷糊。

现代战争首先看战争规模大小,其次看发生战争的地点,换句话说是侵略还是防御。然后看战争持续的时间长短。最后看装备的先进性,是否存在代差。最后才是拼后勤。其实所谓的后勤也是包含在装备先进性里面的。现代战争如果是大规模的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宣战,或者是世界战争。那么拼的是科技,资源,人力及团结必胜众志成城的精神。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后勤只是战术上的而非左右胜负的战略因素。如果是防御卫国战争而不是侵略性质的那后勤也不是决定因素。如抗美援朝。在看时间长短。后勤优势在短时间内的作用会明显,但是如果战争超过两年以上,后勤的优势将越来越不明显。装备先进性不仅体现在武器上。更体现在辅助后勤的效率跟安全性上。这是相辅相成的。一旦武器代差超过两代,其他都是浮云。机枪跟大刀的战争结局已经注定。所以现代战争最重要拼的是科技!

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国防的现代化武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先进,若出现战争,得看是哪两国交战,比如军事强国之间的战争,其次落后国之间的战争,后者↙并没有多大的战争思维和意义,若是前者,当然在和平时期一般都具备随时备战的思维,在这世界上各国都知道没弱肉强食的世界,平时都在加紧自身的国防建设,当然也得着重考虑为战时的后勤建设,若持久的战争,那就是拼的是先进的武器,国力,和后勤的支援,和耐力。谁坚持到最近就是赢家。

不仅仅是现代战争,只要是战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后勤在战争中都是一等一的绝对重要。就比如春秋战国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由于廉颇采用守势长平之战就打了两年,两年间双方几十万人就守在前方待战,如果每个人每天吃3斤左右的粮食,那么几十万人×3斤×720天,那消耗的物资该是多么巨大。最后赵国后勤实在支撑不下去了,所以选择了出击,最后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二战时期的英法吃的肉罐头还是拿破仑时代留下来的

后勤是一个体系工程,包括武器枪支弹药、粮食、药物器械、个人物品、运输投送等。在小规模连级单位的冲突中,最重要的就是弹药,因为你得有足够的弹药支撑到支援的到来。而在大规模的地区冲突中所有东西都是重要。而这时运输投送就成了关键的一环,在苏德战争,德国有的是过冬的物资,但是在进入11月的冬季后,前方的士兵还是还是穿着夏季的衣服,而过冬的服装还积压在波兰的华沙,直到莫斯科战役结束德军还是没有换装,这就造成了德军大量的非战斗减员。而美国大兵特别嫌弃的午餐肉罐头却是英法士兵的美味,因为相比几十年前的僵尸肉,这些出厂两三年的罐头已经算十分新鲜了

而在抗战、朝鲜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我们都是因为后勤而吃了许多亏,就比如制约志愿军作战的粮食保障,当时志愿军都是依靠自身携带的干粮进行作战,新鲜食材根本无法现时保障,所以志愿军的作战一般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左右,而这一特点被美军发现,所以制定相关反制措施,致使志愿军的进攻严重受阻。所以到现在要成立战略保障部队的原因。相比之下,美军除了正查的补给外,还有而外的香烟、咖啡、可乐、烤肉等,二战也就美国的后勤最强了

因为打仗打的就是各种资源,以及及时将资源补充到关键位置的能力,当年即使隆美尔在北非再怎么能征善战,面对盟军和德意联军之间差异巨大的后勤补给情况,从一开始就败局已定,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

二战中德国虽然在战争早期看似强悍无敌,战争中后期还是因为后勤的问题接连失败,最终战败。苏德战争中的莫斯科战役中,德军并不是没有准备足够的冬装等物资,当时的情况是德国准备了大量冬季战争物资,并在华沙等地堆积如山,但是就是运不过去,导致远在前线的部队大量减员,这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像美国,则爆发出了惊人的后勤能力。无论是在南太平洋的湿热岛屿,还是北非的沙漠,或者是远在中国的基地,美国都能提供充足的武器、弹药、车辆等等物资,而且像可口可乐、吃不完的罐头、冰激凌都能随时随地供应,这就是其强大的后勤补给能力,已经和日本德国等拉开了巨大的距离。

现代以来更是如此,随着现代运输机动能力的显著提高,谁能在第一时间投入足够的兵力和物资投入作战,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这也是如今各大国都在发展战略运输力量的原因之一,因为能生产足够多的物资是一回事,但是及时运输到所需的地方又是一回事。

战争的主体是什么?是军队,军队是由什么组成的?人。无论是什么活动,包括打仗,只要是由人去做,都是在至少满足人的最低生存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的,就算是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也需要给犯人弄点吃的喝的,虽然不多。

那什么是最低生存需求呢?说白了,吃喝拉撒睡。士兵打仗,需要口粮维持体力,需要喝水,需要排泄,需要安营扎寨休息,伤员需要治疗,士兵手中的兵器战损需要补充更换,等等等等。类比到我们生活中就是,我们工作,每天要吃饭,要喝水,要上厕所,要有房子睡觉,病了要去看病,手机什么的坏了要换,等等。一个人的消耗可能不大,但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长期消耗,就是个很大的数目了。就像我们统计自己一年的生活费一样,往往会觉得不知不觉竟然花掉了这么多钱,一个人尚且如此,更何况一支数十万百万人的军队。前几年温总理说过,再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就是个很大的问题,这句话同样适合于后勤。如果没有后勤保障,军队完全靠自己携带的物资,首先是导致运输人员这种非战斗人员比重过大,还要从作战力量中抽出一部分保护这些物资,没法充分发挥战斗力,其次由于军事任务的需要,不可能携带太多,影响军队的持久作战。现代战争与古代战争相比,首先增加了弹药燃料损耗,其次就是由于战争的残酷性空前提高,对于医疗保障的要求更高,就算是最基本的吃,也有了质的提升。

说到后勤保障影响部队作战的例子,最著名的要数志愿军的“礼拜攻势”。由于志愿军的后勤保障补给线长期暴露在联合国军的优势空中力量下,致使志愿军部队只能依靠自身携带的补给进行作战,一般只能维持一周左右的攻势。联合国军新任司令李奇微上任后,分析出了志愿军的这一弱点,于是命令联合国军前线部队在志愿军进攻时利用机械化优势成建制大踏步后退,不给志愿军部队穿插包围的机会,等到志愿军补给耗尽人困马乏之际迅速发起反击,造成了我志愿军部队的大量损失。

现在战争对物资的消耗越来越大,自然比拼了后勤了,这是由于技术进步,各类装备的数量也在高速增长,重装备越来越多,那么需要的物资也就越多了,对物资的消耗要求也就更高了。

现代战争的主要特点就是为了机动作战,依赖于各种机动车辆等的使用,一个装甲师拥有数千辆卡车,如此之多车辆自然要大量的物资来支持了,实施作战行动的基础条件,如果没有如此众多的卡车,装甲部队根本无法前进。

装甲师每天可能要消耗超过一千吨的物资,其中油料的就占了绝大多数,因为每辆车每天都在消耗大量的燃料等等,

现代战争对火力的要求更高,这就意味着大量弹药的交好,一个师一天的弹药消耗量可能就达到了几百吨,还是正常标准情况下,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一天要达到上千吨。

许多情况下物质的消耗是没有止境的。也不会有人认为物资足够多的,在使用时,数量越多越好。

发现好内容
游戏单
攻略
问答
新闻
星球社区